梦圆邯郸—— 中国十九冶邯钢2000m3高炉推移式大修扩容改造工程施工记略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5/8/26 阅读:1251
聚划算
    古城邯郸,美梦之乡。
    
    邯钢高炉,十九冶的一个梦。
    
    2005年7月10日,伴随邯钢2000m3新高炉第一炉红灿灿的铁水,刚刚撤离战场的十九冶人恍若从梦境中走来,脸上洋溢着甜美的微笑……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2004年10月,冶金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国内享有盛誉的邯钢集团首开高炉大修总承包招标之先河。面对机遇,中国十九冶迅速加入到以中冶南方为首的应标团队。中冶南方中标后,中国十九冶荣幸地成为邯钢1260m3高炉推移式大修扩容主体工程的施工单位。
    
    是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按照合同规定,准备时间半年,停炉大修工期45天。要在作业面不足1000m2的狭小场地完成这一艰巨任务,谈何容易。
    
    好梦能成真吗?
    
    干好这项工程意味着什么?干砸了,又怎么向中冶南方、向业主交待?
    
    圆梦之路,艰难崎岖。
    
    向先行者学习,向内行请教。十九冶组成老、中、青技术人员和工人、干部三结合的课题小组,走访了首钢、太钢、酒钢、唐钢、新余钢厂各修建公司的推移专家,查阅了日本、俄罗斯高炉大修的科技资料,请教了中冶南方的结构、机械方面的权威,咨询了天津、山西中国有名的液压设备制造厂家的工程师。经过24次修改,最终确定了以钢筋混凝土梁为推移平台,以液压滑动推移方式为核心的低成本推移大修方案,并很快获得总包和业主的批准。
    
    准备工作于2004年11月20日正式启动。
    
    号令发出,土建施工单位迅速进场,完成障碍物的拆除和第一段推移梁的建造;工安公司冒着北方的严寒,采用塑膜保暖开始了新高炉的安装焊接;机装公司小分队带着煤气报警仪登上炉顶开始了炉顶设备的加固和改造方案的编制;机动公司工程师和技工们正在着手研究停炉配管“一对准”组装式安装的新工艺和配管的加工……
    
    就在这宽不足20m,长不足50 m的狭小场地上,十九冶人依靠一台1500tm塔吊和十几台卷扬机,上百个手动葫芦,在2005年5月底,按原定网络计划如期完成了全部准备工作。
    
    正当大家满怀信心迎接45天停炉大修大决战到来的时刻,精明的业主出于生产发展需要,提出了35天完成停炉大修的要求。
    
    提前10天,意味着提前20%的工期。然而事实上,对施工企业的压力绝不仅仅如此。但凡工期提前,施工单位在人力、资金、材料、机具、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不知道要加大多少的投入,承担多大的风险。
    
业主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期。承诺下的事情想方设法也要办好。诚信的十九冶人把诚信看得比什么都重。
    
    2005年5月4日,在武汉,田野总经理召开紧急会议。在听取邯钢工程项目经理李杰的汇报后,在场领导和高炉专家对大修工程网络的关键线路,逐个节点、逐个区域的进行分析,并就工序衔接、资源配置、人员调度、现场安全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最终达成共识:业主提出的35天工期,我们坚决确保!
    
    5月11日,田野总经理在邯钢工程项目部亲自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决定成立“前敌指挥部”,由副总经理欧成华挂帅,李杰、潘银成、龚天明、董怀川督阵,并下达指令:会战邯钢,决战决胜!
    
    战斗异常艰苦,异常激烈。
    
    在指挥长欧成华的部署下,炉壳拆除从9天压到6天,第三段推移梁安装和高炉推移由7天压到5天,2000m3高炉推移到位后南北段围管安装与耐材砌筑从12天压缩到10天。35天工期,就这样一个节点一个节点“肢解”到每一天、每一小时和每一个作业队。
    
    在指挥部统一安排下,各参战单位进行停产决战前的技术练兵,焊工、铆工、起重工、管道工,人人参加考试过关,做到“一割准”,“一对准”;物资供应部门排定岗位,专管气源供应和机具到位;参战单位的经理、书记来到现场,进行战前动员……
    
    6月4日下午3时,1260m3高炉开始小休风,100多名员工手把气割枪扑向风口平台,在灼人的高温下,飞快地割下风口下数千颗螺帽……
    
    6月5日零点,高炉拆除攻坚战全面打响。只见无数只气割枪几乎同时划出耀眼的铁花四处飞溅,现场到处都能听见“乒乒乓乓”拆除构件的声音;数十个卷扬、倒链、滑子,分布在各层平台和出铁场倒设备、运构件,忙而不乱、紧张有序;通红的铁花,如雨雹一般打在员工头上和身上;汗水,泪水,和着厚厚的粉尘粘在衣裤和皮肤上,只有灵动的眼睛和白白的牙齿闪动着光芒……
    
    经过6天6夜的鏖战,高炉拆除提前9个小时宣告胜利。
    
    紧接着,又一场恶仗、硬仗开始了。
    
    6月17日,高炉开始推移。然而,旧高炉框架东面多层大梁挡住了新高炉推移的去路。
    
    天气也跟人们作对。这几天,气温高达38℃、39℃。参战员工铆足了劲,切割的切割,拆除的拆除,安装的安装。起重工的号子声,焊枪发出的“嘶嘶” 声,加固钢梁的敲打声响成一片。指挥部领导、工程技术人员聚在推移安装平台上研究着加快进度的措施。
    
    20日22时,推移梁全部安装、找平、加固到位,所有障碍物均已清除干净。由于改进了推移工艺,加快了推移速度,20日23时至21日7时,8小时推进了15米;10时至14时38分,4个多小时推进了13.4米。至此,重达5200吨的邯钢2000m3高炉推移工作全部完成,前后推移时间不到20个小时,整个推移非常成功。为此,邯钢集团专门召开庆功会,并给予十九冶50万元的嘉奖。
    
    十九冶在2000m3高炉推移中创造了推移量最重(5200吨)、推移时间最短(不到20小时)、推移时速最快(平均达5分钟1米),推移距离37.4米,推移高度36.65米,标高沉降在5mm以内,新旧高炉中心点位移东西、南北仅为7.5mm和2.5mm等多项冶金建设史上的记录。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
    
    7月10日凌晨5时20分,邯钢2000m3高炉流出了第一炉铁水。
    
    从停产到投产,只有33天半。
    
    奇迹,真是个奇迹!邯钢人惊呼。
    
    “这是效益与时间的赛跑,这是意志与环境的较量,这是传统与创新的结合,这是精神与文化的体现。”田野总经理如是总结;“责任激发智慧,精神催生业绩,拼搏尽显风采,团结创造奇迹。”
    
    高炉的成功推移和顺利投产,充分展现了“西部铁军”的风采。
    
    谁说好梦难圆?
    
    2005年,在古城邯郸,在美梦之乡,十九冶人实实在在地圆了一个梦,一个回味无穷的梦!
    

    

    
       (谢 燮   江秉洪)

关于易利-项目管理-产品中心-联系我们-帮助中心-申请链接